高大勝一早便在齊腰深的水田開始了水芹的采摘。
一擔水芹重量近百斤。
采摘好的水芹要清洗、瀝水。
采收的水芹碼放在泡沫筏上再運送上岸。
高大勝和同伴弓著腰在田間勞作,一站就是半天。
常年在戶外勞作,高大勝比同齡人更顯老。
計海新 文/攝(視覺蘇州供圖)
小雪節氣過后,天氣逐漸轉涼。
走進太倉市雙鳳鎮勤力村水八仙種植基地,到處是一派忙碌景象。菜農高大勝和同伴們身穿防水皮褲站在齊腰深的水田間,忙著采收水芹菜。
七、八年前,高大勝和妻子張麗梅從安徽蕪湖老家來到雙鳳鎮勤力村,幫助種植“水八仙”蔬菜的舅舅王守中一起打理“水八仙”菜田。
太倉市雙鳳鎮勤力村水八仙種植基地,近幾年來大力發展以蓮藕、水芹菜、茨菰、荸薺、芡實等江南水八仙為主的水菜種植,除了本村種植的“水八仙”外,來自安徽蕪湖的王守中在村周邊承包了近百畝水田專門種植水菜。在王守中的水菜種植基地,長年雇傭著多名遠房表親,他們之前大多是從事泥田采藕工作。
“這個季節還好,等到了數九寒冬的時候,下水用不了多久就會感覺到刺骨的冷。”40多歲的高大勝不停地清洗著剛采下來的水芹菜根部的淤泥。高大勝介紹,采好的水芹菜在水田去泥后,上岸還要再清洗、摘除多余的葉子、再捆扎、包裝后方可銷售到各地。
春季前的兩個月,是水菜集中上市的季節,價格也會隨著年關臨近水漲船高。在冬季采挖的時候,除了要穿上防水衣褲外,還要在里面添些保暖衣物,否則站在刺骨的冷水中,時間長了便會凍得吃不消。遇上水面結冰時還要先把冰敲碎,才能采收水菜。
“水芹菜的采收相對還是比較輕松的,采蓮藕、茨菰、荸薺等長在泥里的水菜,還需要用水槍沖、再用手挖,技術和經驗缺一不可,力氣大了會將藕折斷,力氣小了藕埋在泥里沖不出來。”
“雖然采收過程十分辛苦,但忙得紅紅火火,心里熱著呢!”話剛說完,高大勝就一頭扎進水田忙了起來。